面对晶莹剔透的美酒,诗人们不都是一路饮来,也常常出现停杯不饮的情形。号称诗仙的李白面对坎坷的人生道路,当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时候,也只好静对玉盘珍馐、金樽清酒“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无限的惆怅袭上诗人的心头何等苍凉!
宋代婉约词派的柳永,在暮色苍茫时分,骤雨初歇之际,秋风萧瑟、寒蝉凄鸣,站在十里长亭之上,面对情人的饯行宴,也只能是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
即将离别的愁苦在折磨着词人,词人连话都说不出来,怎能饮得下酒呢?真可谓此时不饮胜似饮,恰到好处。不饮时,诗人情绪之低沉可见一斑。
诗人心平气和、波澜不惊的时候,往往是通过慢饮的形式表达一种怡然安详的意趣。孟浩然在他的《过故人庄》中写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应田家农人之邀,来到风景秀丽的村庄,主人以酒待客,主客之间在恬淡,和谐的气氛中对饮,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农事,时而站起身来,打开窗子,面对园圃风光,指指点点;时而又举杯共尽,细品醪香,真是悠哉、游哉!
杜牧在《念昔游》中写道: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十年自由的生活中,常常是“自献自酬”,似乎并非狂喝大饮,而是细斟慢酌。慢饮时,诗人心境之平和可见一斑。
诗人在情绪高涨时,或者是十分高兴,或者是十分忧伤,往往快饮数杯,以遣心志。白居易在这方面的诗较多。
“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
于中我自乐,此外我不知。”
(《对酒闲吟赠同志者》)
在兴致正浓之际,连饮数杯其乐无穷。
“一酌发好容,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效陶潜体诗》)
在忧愁袭来时,干上几杯,愁云顿散,百虑皆无,心返天和。快饮时,诗人情怀之激荡亦可见一斑。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对月独酌,自有一番的苦趣。
“独酌春芳酒,登楼已半睡。谁惊一行雁,冲断过江云。”
(韦承庆《江楼》)
登楼独酌,自有一番的寂寞。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客,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龙标野宴》)
竹林独酌,自有一番的幽静。
“花满中庭酒满樽,平明独坐到黄昏。
春来诗思遍何处?飞过函关入鼎门。”
(令狐楚《春思寄梦得乐天》)
春日独酌,自有一番怀恋。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韩偓《醉着》)
雪中独酌‚自有一番情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蓬底独酌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下前溪亦不知。”
(裴羽仙《溪兴》)
雨中独酌,自有一番的逍遥。
无论是春风秋月,还是日暮晨昏,无论是泛舟清江,还是登高怀远,无论是雪花纷飞,还是细雨飘零,举杯独饮,或自寻乐趣,或排遣幽怀,均具有意境悠远、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和幽深冥杳的禅意梵思——诗的格调定位在浅吟低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