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中国酒文化

2024-05-18
酒 礼
酒礼,即指人们的饮酒规矩、仪节等。中国古代文化史专家柳诒征先生认为:“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 由此可知两点:一是酒与礼结缘之早之深;二是酒礼的作用是 “分尊卑” 的。
酒礼分尊卑
中国素有 “礼义之邦” 的美誉。古代的礼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酒行为自然也纳入了礼的轨道,这就产生了酒行为的礼节:酒礼。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到了西周,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严申禁止 “群饮” 、 “崇饮”, 违者处以死刑。秦汉以后,随着礼乐文化的确立与巩固,酒文化中 “礼” 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戒》、《酒警》、《酒觞》、《酒诰》、《酒箴》、《酒德》、《酒政》之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完全把酒纳入了秩序礼仪的范畴。为了保证酒礼的顺利执行,历代都设有酒官。周有酒正、汉有酒士、晋有酒丞、齐有酒吏、梁有酒库丞、隋有良酝署、唐宋因之。
被雅化的酒
如果说典籍文化中所定之礼代表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保护特权的利益,那么文人雅士所言之礼则集中体现了士大夫阶级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比如,有人认为理想的饮酒对象是 “高雅、豪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饮酒地点是 “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曲涧、平畴、荷亭”, 饮酒季节是 “春郊、花时、清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 (吴斌《酒政》)。有人认为理想的酒友是 “款于词而不佞者,娱于色而不靡者,怯猛饮而惜终欢者,抚物为令而不涉重者,闻令即解而不再问者,善戏谑而不虐者,语便便而不乱者,持屈爵而不诉者,偕众乐而恶外嚣者,飞爵腾觚而德仪无愆者,坐端宁而神逸者,宁酣沉而倾泼者” (田世衡《醉公律令》);理想的醉地是 “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醉文人宜谨节奏章程,畏其侮也;醉俊人宜加觥盂旗帜,助其烈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 …… ” (袁宏道《酒令》) 凡此种种,都可看出士大夫阶层对超俗拔尘境界的推崇,对温文尔雅风度的追求。在这里,酒被诗化、雅化了。
古代的酒礼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 “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酒 德

酒德,指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合度者有德,失态者无德,恶趣者更无德。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商纣王那样, “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 “饮惟祀” (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 “无彝酒” (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 “执群饮” (禁止民众聚众饮酒); “禁沉湎” (禁止饮酒过度)。周公首先提出酒德
酒德,即酒行为的道德。首先提出 “酒德” 概念的是周公,他反对酗酒,所提倡的是 “毋彝酒” (《尚书·酒诰》)。所谓 “毋彝酒”, 就是不要滥饮酒。怎样才算不滥饮酒呢?《礼记》中作了具体的说明:“君子之饮酒也,一爵而色温如也,二爵而言斯,三爵而冲然以退。” 被后世尊为 “圣人” 的孔子曾提出 “唯酒无量,不及乱”, 就是说各人饮酒的多少没有什么具体的数量限制,以人饮酒之后神志清晰、形体稳健、气血安宁、皆如其常为限度。“不及乱” 即为孔子鉴往古、察当时、戒来世提出的酒德标准。
先秦时黄门侍郎赵整目睹符坚与大臣们泡在酒中,就写了一首劝戒的《酒德歌》,使之反省而接受了劝谏。古今医学从保健的角度也极为提倡酒德。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就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 唐朝 “药王” 孙思邈曰:“空腹饮酒多患呕逆。”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倾刻。” 现代医家还总结了不少饮酒的科学方法。
总之,制止滥饮,提倡节饮,文明饮酒,科学饮酒,这就是中国酒文化所提倡的酒德。除此之外,酒德还反映在酒的酿造和经营行为上。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酒的酿造,要严格按工艺程度和质量标准去做,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酤酒必须货真价实,不缺斤少两。我国许多传统名酒之所以千百年盛誉不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保持重质量、重信誉的高尚酒德。
节制有度,不强劝酒
总起来说,中国传统主张让酒回归到文化的本位,讲求以下的酒德:
一是量力而饮。即饮酒不在多少,贵在适量。要正确估量自己的饮酒能力,不作力不从心之饮。过量饮酒或嗜酒成癖,都将导致严重后果。《饮膳正要》指出:“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 《本草纲目》亦指出:“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伤躯陨命,其害可甚言哉!” 这就是说,过量饮酒,一伤身体,二伤大雅。有的人或赌酒争胜,或故作豪饮,或借饮消愁,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二是节制有度。即饮酒要注意自我克制,十分酒量最好只喝到六七分,至多不得超过八分,这样才饮酒而不乱。《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说到管辂略自励励人:“酒不可极,才不可尽。吾欲持酒以礼,持才以愚,何患之有也?” 就是力戒贪杯与逞才。明代莫云卿在《酗酒戒》中也论及:与友人饮,以 “唇齿间沉酒然以甘,肠胃间觉欣然以悦” ;超过此限,则立即 “覆斛止酒” (杯倒扣,以示决不再饮)。 而晏婴谏齐景公节制饮酒,山涛酒量极宏却每饮不过八斗,都一直奉为佳话。
三是不强劝酒。清代阮葵生所著《茶余客话》引陈畿(jī)亭的话说:“饮宴若劝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俗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士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仆役,以通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土人亦效斯习,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 人们酒量各异,对酒的承受力不一。强行饮酒,不仅是败坏这一赏心乐事,而且容易出事,甚至出人命。因此,作为主人在款待客人时,既要热情,又要诚恳;既要热闹,又要理智。切勿强人所难,执意劝饮。还是主随客便,自饮自斟。
酒 令
我国有着悠久的酒史,又有着悠久的游戏史,把酒和游戏二者结合为一,从而形成了酒令。古人干脆把它称之为 “酒戏”, 即饮酒的游戏。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活跃宴席,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酒令盛行于各个朝代,且形式多种多样。
投壶
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当首推投壶。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投壶既是一种礼仪,又是一种游戏。《礼记》、《大戴礼记》都有《投壶》篇专门记述。投壶礼举行时,宾主双方轮流以无镞(音zú,指箭头)之矢投于壶中,每人四矢,多中者为胜,负方饮酒作罚。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或者比如生病了不方便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秦汉以后,它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 “雅歌投壶” 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产生了许多新名目,有人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宋代司马光曾著有《投壶新格》一书,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宋代以后,投壶游戏逐渐衰落下去,不再像汉唐那样盛行,仅断续地在士大夫中进行。
流觞曲水
流觞曲水,亦称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是旧时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其大致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多是质地很轻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文人则将此俗发展成名士雅集,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还得赋诗一首。
这种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最著名的当数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宴集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兰亭,作流觞曲水之戏。他们当时的吟咏之作被编成《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瑰宝。
据记载,类似上巳曲水之类的 “雅事”, 其余韵一直蔓延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而 “禊赏亭” 、 “流杯亭” 之类的景致,迄今还可在北京故宫、绍兴兰亭等处可见,不过都是在石基上凿成迂回曲折的沟槽的微型景观,不再有王羲之笔下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那种大自然的情趣了。
藏钩
藏钩是守岁时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这个游戏据说是在汉武帝时创制的。汉武帝的钩弋夫人,本姓赵,河间人,据说她从生下来就两手攥拳,从不伸开。汉武帝路过河间使其双手伸展,手中现一钩。武帝娶她回宫,号 “钩弋夫人” 又称 “拳夫人”。 《三秦记》载,当时的女人纷纷仿效钩弋夫人,攥紧双拳,人们称这种姿态为 “藏钩”。
这种 “藏钩” 姿态后来成为一种宴饮中的娱乐助兴节目。《风土记》记载了其玩法。参加的人分为两组,如果人数为偶数,所分的两组人数相等,互相对峙,如果是奇数,就让一人作为游戏依附者,可以随意依附这组或那组,称为 “飞鸟”。 游戏时,每组有一只小钩(如玉钩、银钩)在众人手中传递,双方互猜小钩所在,猜中率高的即为获胜者。
射覆
射覆,是在瓯、盂等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 颜师古注曰:“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从以上记载来看,汉代时期皇宫中已经流行射覆游戏。射覆所藏之物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笔墨、盒罐等等。射覆,属于信息预测中的一种方法,但它是带表演性质的、集卦术与趣味于一体的预测方法。预测时卦师可根据器物的形状起卦,也可根据当时的时间起卦,还可根据字或几句话的含义起卦,然后进行预测。射覆可以无心 “玩占”, 也可以考验易者的功力,成为古今易占家的一种高难度游戏。
古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大都喜易,常玩射覆这种游戏,史书记载了很多有趣的事例。比如,东方朔曾猜出汉武帝盆下的壁虎,受到了大量赏赐,一个侍臣不服,对东方朔说,你要是能猜出我在盆里放的东西,我愿被打一百杖,如果你猜不出来,我受赏。结果东方朔又猜出来了,那个待臣被打了一百杖。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