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有度 | 酒品决定成败

2024-04-0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酒也是如此。历史上与酒相关的逸闻轶事屡见不鲜,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张飞佯装酒醉战张颌,关羽温酒斩华雄……酒喝得好就能把握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喝得不好,身败名裂也就在一瞬之间。历史上这些故事告诉你,酒品确实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百骑劫曹营
在古今中外的军事行动中,酒都具有特殊的作用。历史上,人们在行军打仗之前都会喝酒,以鼓舞士气。通常,战士们喝完酒就会把酒碗摔碎,代表他们视死如归的决心,这个传统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三国志》记载,曹操与孙权在合肥大战之时,吴国大将甘宁与手下猛将饮酒以壮行色,随后夜袭曹营,并获得大胜。这个故事后来也成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名段——“甘宁百骑劫曹营”。在后来的战争中,喝酒壮胆也成为将领们经常使用的手段。
图片
卖酒领义军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能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名流千古的女性可不多见。王莽做皇帝时,琅琊郡海滨有一位吕母,她的儿子是个小官吏,因为犯了一点小错就被县令胡乱处死。吕母势单力薄,想要为死去的儿子伸冤却无援手。好在家里还算富有,于是她开始酿造大量的酒,如果是年轻人来买酒,她必定多给一倍的酒量。不但如此,她还经常不收酒钱。久而久之,她原本富裕的家庭也变得一贫如洗。经常来喝酒的年轻人们一起商量着要如何报答她,她哭着说:“我所要恳请诸位的是,县令胡作非为,冤杀我的儿子,希望拜托诸位为我报仇,并不是期望得到报答。”年轻人们被她的义举所感动,便合谋将县令杀死。后来,这群年轻人加入了赤眉军,开始了从军打仗的日子,吕母也成为女子起义第一人。


杯酒释前嫌
《太平广记》有记载,唐朝大臣裴均在襄阳宴请宾客,族侄裴弘泰却因没有接到通知迟到了。裴均因此大怒,想要治罪。裴弘泰见势赶忙道歉说:“请您恕罪。”随后拿起席上所有的酒器,一一斟满而饮尽, 然后将酒器揣在怀里。席上还有一个银海,能盛一斗多酒,裴弘泰把酒喝干,抱着银海走了。裴均认为他必定会因酒腐蚀胸肋而死,于是派人去看,只见他戴着纱帽瘫坐在地上。秤了秤银海的重量,重达二百两。裴均被裴弘泰的酒量所折服,最后离任时,还赐予裴弘泰很多物品。
赠酒换人心
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穆公走失了一匹良马,结果被岐下野人捕获,杀了吃肉。秦国的官吏将这些野人逮捕,准备治罪。秦穆公却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害人。不仅如此,他还说“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对身体不好”,于是下令赐给这些野人酒喝。后来秦晋交战,战局对秦穆公不利,正在危急关头,岐下野人三百名为报秦穆公赐酒不罪的恩德,向晋军发动决死冲锋,奋勇血战,结果秦军反败为胜。
由此可见,对酒的利用得当、酒品好往往能得到赞誉和欣赏。酒在很多时候也是化解危机、转危为安的利器,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
醉酒失徐州
要说喝酒误事,张飞绝对是榜上有名的一个人物。张飞生性耿直,爱憎分明,但也粗犷鲁莽,尤其是在喝酒这件事情上。一碰上酒,他就难以把握好尺度,不但好酒,而且嗜酒成瘾,喝酒必定喝到趴下为止。张飞第一次喝酒误事便丢了刘备奋斗半辈子才得来的徐州城,更严重的是,刘备的家小也全被俘虏。刘备虽然多次告诫张飞,但他哪里管得住自己,喝酒于他是家常便饭,整日买醉,醉后不分青红皂白就会鞭打部下,结果被手下大将张达、范强所杀。一世英雄就这样稀里糊涂死在两个小人物手里,留下千古笑柄。
妄言失性命
据《史记》记载,将门虎子灌夫嗜酒如命,还常常借酒耍疯,只要酒一盖脸,就辱骂那些皇亲贵族以及阿谀奉承拍马屁之辈。就连权倾一时的田蚡也不放过。最后引火烧身,被以“骂座不敬”、“侮辱太后”之名砍了头,并且祸及全家,一个没留。
无节辱爵位
西汉末年,官僚世家出身的陈遵既有才又有能,但他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嗜酒如命,不醉不休。他每天觥筹交错,不辨人事。自己喝也就罢了,一旦地方官来访,为了留住客人,常常关紧大门,把客人的车轮卸下扔到井中。后来因“饮酒饫宴无节轻辱爵位”被罢去河南太守后,仍不思悔改,我行我素,最后也在醉卧中被杀。
贪杯引祸身
《左传.襄公三十年》中记载,彼时掌握郑国大权的良霄是个典型的酒鬼,大臣在朝见国君前,要先朝见良霄。但良霄却在窟室中做长夜之饮,不辨晨昏。到早晨大臣来朝见的时候,他仍在饮酒作乐,引发了郑国众贵族的不满,导致子皙兴兵讨伐良霄。良霄这时又喝得大醉,被家臣救出,一直逃到距郑国国都四十多里的雍梁,他才醒来。良霄流亡到许国后,发动战争,企图夺回大权,但兵败被杀。他东躲西藏,跑进了一个回民杀羊的屠宰场,最终被兵丁像宰羊一样当场砍死。
酒能成事,也能误事。喝酒贵在分寸,酒品好的人,知分寸,懂进退,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大智慧。



分享
写评论...